最近的大蒜市场暗流涌动,冷库蒜价格在快速涨至4.13元/斤左右(一般混级)的高点后,获利出局的储存商逐渐增多,产地价格又迅速回调至3.60元/斤以内。同时,库外鲜蒜上货量也与日剧增,今年新蒜如何收、怎么收成了业内备受瞩目的话题。为把握行业趋势,捕捉新机遇,国际大蒜贸易调研团队一行人深入金乡产区,走访调研新季大蒜产量。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5月13日,国际大蒜贸易网调研小组一行人来到金乡蒜区。从高速路口驶入,路两旁的冷库外面有不少晾着新蒜的蓝色架子,看新蒜的皮毛颜色多数是从河南拉过来晾晒用的。
在金乡县城东的高河镇,我们来到了设立的定点观测田的地块,这片区域隶属于皮庄村。工作人员所测量的是一块套种辣椒的蒜地,土质是淤性土。附近也能看到三三两两结伴劳作的蒜农,当地早熟蒜也大面积开挖。据挖蒜的大爷介绍:
今年蒜薹卖的价格不错,唯一遗憾的产量不高,去年蒜薹粗的能有筷子似的,但今年的蒜薹薹条偏细。
一亩地的蒜薹才卖了一千多块钱,像人家专门出蒜薹的地块,一亩地能卖到八千多块钱,往年蒜薹哪有这样的好行情。凑近蒜棵仔细观察叶片,不时能看到红色的斑斑点点,黄叶、干枯的也有不少。
问及今年大蒜的产量怎么样?
蒜农表示个头没去年的大,去年地里都是大个头的蒜,今年挖的个头也就有5.5cm、6.0cm个头的蒜,7.0cm往上的极少见到。
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自己挖的蒜棵给我们看,感觉今年的产量得比去年少个300-400斤。工作人员在该块蒜地丈量出一块面积,测算出该块面积的蒜株数,并从地块随机抽取52棵大蒜作为样本。经过测算,该地块一亩地约有24472株大蒜,平均一亩地能产4037.9斤鲜蒜。地里蒜的个头在6.0cm、6.5cm的能占到73%,随机测量的这52株蒜里也有5个是7.0cm个头大的。
同样是高河镇皮庄村,我们选取了另外一块早熟太空蒜地进行测量。这块蒜地的种植密度相对稀疏,地块也是淤性土质。据地里忙碌的大哥介绍,为了省点人工,蒜地均是用专门的刨蒜机刨的。现在正式进入农忙的时候:
前几天挖蒜的人工费1400-1500一亩,现在有的涨到了1800-1900(三清)。大哥说他去年卖的鲜蒜一亩地能到4080斤,今年看样子没那么高的产量,光看个头就得比去年少一个等级。
特别是今年地块黄叶、干枯的也多,种植密度也不如去年种的那么稠。工作人员在该块蒜地丈量出一块面积,测算出该块面积的蒜株数,并从地块随机抽取50棵大蒜作为样本。经过测算,该地块一亩地约有21866株大蒜,平均一亩地能产3603.5斤鲜蒜。地里蒜的个头在6.0cm、6.5cm的能占到80%,随机测量的这50株蒜里7.0cm及以上个头也就有1个。
在化雨镇早李章,所测量的这块早熟太空蒜地属于盐碱地。一块蒜地既套种了棉花又套种了辣椒。地块中倒伏情况也较明显。工作人员在该块蒜薹丈量出一块面积,测算出该块面积的蒜株数,并从地块随机抽取54棵大蒜做为样本。经过测算,该地块一亩地约有27600株大蒜,平均一亩地能产3132.6斤鲜蒜。地里蒜的个头在4.5cm、5.0cm、5.5cm的能占到89%,随机测量的这54株蒜里6.5cm及以上个头也就有1个。
在兴隆镇潘阁村,所测量的早熟太空蒜地土质是半沙半淤性土质。据在地里用刨蒜机收蒜的大哥介绍,他去年一亩七分地卖了八千多块钱,当时卖蒜的价格在1.70元/斤左右。一亩地卖了三千斤左右的干蒜。
问及今年的产量能有去年高吗?
他感觉产量比不上去年,虽然苗期看着没啥大的影响,但在生长时期大蒜没赶上个好节气,受冻了,感觉得比去年少个三五百斤。
工作人员在该块蒜地丈量出一块面积,测算出该块面积的蒜株数,并从地块随机抽取55棵大蒜做为样本。经过测算,该地块一亩地约有24150株大蒜,平均一亩地能产3347.19斤鲜蒜。地里蒜的个头在5.5cm、6.0cm的能占到69%,随机测量的这55株蒜里6.5cm及以上个头也就有8个。
总体看来,今年金乡产区早熟鲜蒜产量较去年减少,不同的地块单产减少200-400斤不等,部分地块因气候原因伴随根腐病、锈病、叶枯病等混发病症。具体单产减少幅度还要和数据库进行比对。至于减产幅度请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会员内参文章,2023年大蒜测产报告即将发布,欢迎查看。
大蒜调研相关文章(点击查看):
加入大蒜会员,获得更多商机:
服务热线:17753730581(微信同号)
扫码订购:
分析2023年大蒜产量影响因素
老石于2023.5.14
前言:2022-2023年度大蒜产量汇总,首先感谢各产区有关农技、农资机构的建议与反馈、以及部分蒜农、经纪人的交流,根据大蒜各生育调研指标,结合本年度气候特征及国际大蒜贸易网多年的研究、实践,特向广大蒜友公布2023年产新大蒜单产情况。
影响大蒜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就本年度情况,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如下:
一、苗情对产量的影响
1、大蒜植株根叶变化
(1)种植的时间
以金乡为例,2022-2023年大蒜种植时间是在正常年份开始种植,2022年10月中旬基本种植完毕,但由于前冬气温偏暖,早种并不利于大蒜生长。
(2)气温对大蒜长势的影响
去年前冬偏暖使得大蒜年前旺长,蒜苗多以“八叶一芯”到“十叶一芯”越冬。前期叶片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大量的营养消耗。
后冬偏冷,旺长的大蒜叶片反而降低了安全越冬系数,导致蒜叶干枯死亡,因此返青时干叶数量由往年的3-4片,增加至5-6片,也就意味着较正常年份有两片叶的损耗。总之、大蒜整个生长周期中叶片总数基本不变,失去的两片叶将会降低光合作用的总量,由此返青期大蒜叶片的宽度、厚度、长度均略逊于往年,大蒜株高、株粗也不及往年。
因年前苗情长势旺,大蒜叶片数较往年多出两片的同时,对应前期大蒜根条数也多于往年。通过与去年勘查数据做对比,2023年大蒜在年前的根条数比去年多10几条,又因大蒜整个生长期内根条数基本恒定,年前根发生的多,自身营养消耗过大,年后二次生根就相应的少。依据大蒜生长习性,年后的新发根才是真正的以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为主的根,因此根条数的减少,亦将影响大蒜的产量。
2、苗情长势对产量的影响
金乡及周边地区的死苗、缺苗率与往年基本持平,邳州产区死苗缺苗率是高于往年,河南杞县产区早中熟死苗、缺苗率也略多于往年。去年邳州产区死苗缺苗率约在3-4%,而今年达到7- 8%,个别地块更甚。
2-4月大蒜鳞芽、鳞茎分化期产区墒情偏旱,气温忽高忽低,影响蒜薹蒜头发育。就此“老小苗”的情况在各类地块中普遍存在。大部分地块来看苗形态上呈现“抖膀”状态,并不像往年叶片横向舒展,因此单从蒜株长势上看有减产的迹象。
二、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由于今年气候异常,导致大蒜锈病、叶枯、疫病,根腐等各种病害混合发生,造成大蒜植株早衰倒伏,影响蒜薹伸长,蒜头膨大。
三、光温对产量的影响
1、积温的影响
3月上旬-4月下旬平均气温13-14℃,有效积温520-525C。而今年返青期间和磷芽分化期间低温太低,影响所需积温,影响蒜苗、花芽、鳞茎分化。
2、光照的影响
大蒜喜光照,越冬后更需较强光照。适宜地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2300(小时),其中3月上旬-4月下旬平均日照时数为470-480(小时)。但今年3月初到4月上旬,多云、晴间多云、雾霾、沙尘等天气较去年多,光照略显不足。因而可能会对植株光合作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蒜薹及蒜头的产量。
总之大蒜2023年相比2022年减产已经定性,至于减产幅度请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测产报告!
2023年5月14日
近期大蒜市场人气爆棚,价格飙升,多次刷新价格高点!4月14日、15日、17日冷库蒜价格一路高歌猛涨,以单日一毛左右的涨幅直线拉升,大蒜交易进入接力赛跑轨道,截至4月18日,金乡冷库一般混级的价格已经成功迈过3.00元/斤的门槛。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一、大蒜产地交易现状
金乡产区是本次大蒜价格上涨的火车头。进入4月份,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由2.30元/斤朝着2.90元/斤大踏步的跨进,涨幅达到了23%,个别单日上涨达到0.10元/斤,上涨势头较猛、较快。近期产地看涨人气偏强,卖家惜售提价,炒货商整库接货意愿较强,供需两端的共同发力,使得大蒜价格节节攀升。杞县、中牟产区跟风上涨势头也较为猛烈,自4月1日起,杞县大混级价格由2.45元/斤迈向2.90元/斤,涨幅达到了18.4%。
邳州产区大蒜价格稳步上涨,冷库蒜剩余卖压一般,虽然介入的炒货的较少,但刚需客商补货力度稳定,在新老货源交替的时期,价格保持坚挺,清明节后6.5cm净蒜价格由3.88元/斤迈向4.15元/斤,涨幅约为6.96%。
二、 大蒜价格上涨疯狂的缘由
尾期的库蒜交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库蒜涨钱的背后,源于市场信心的回归。
其一,近段时间以来,主产区冷库蒜价格持续推高,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持货商对价格的预期提高,大部分存在停售、观望和推迟卖货的情况,使得产区上货量收缩,货源供应暂时处于偏紧状态。
其二,产地涨价传导至终端市场以后,虽然有部分客商并不认同当前价格,但随着产地价格的坚挺,国内批发市场陆续被动接受,部分发市场买家跟风买涨情绪也略有升温;而出口加工买家拿货也有观望、等行的意向,多是继续被动跟进采购,蒜市购销氛围整体尚可。
其三,电子盘带动大蒜现货迅猛拉升,近期盘面交易火爆,连续上涨,对现货人气有明显提振,叠加减产和减种的话题发酵,更是对火热的行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四,河南早熟鲜蒜已经上市,部分地区鲜蒜的个头和产量不及往年,早熟蒜包地块价格持续上涨,从4500元/亩已经涨至5500元/亩,也在市场释放着积极信号。
三、涨价风会持续下去吗?
2016年,“蒜你狠”行情的出现,归结于极端天气造成大蒜大幅减产,2016年全国总产量约减产25%,使得市场参与各方提高新季大蒜价格上涨预期,且当年9月份北方主要产区大蒜入库量不到200万吨,供应端货量持续偏紧,使得后期当季价格一路上扬,价格暴涨至6.00元/斤作用。
而今年当前蒜市偏强的行情,可以说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其客观因素在于大蒜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出口和内需的拉动,主观方面也有人气的推升等,至于新季大蒜产量到底会不会减少?减少幅度又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调研考察。持续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dasuan51),会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涨涨涨,4月份初冷库大蒜迎来喜人的涨钱行情,各产区价格呈现“一片红”!
清明前后的一波涨价,让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迈入2.50元/斤的门槛,库蒜价格的新高点再度刷新,整个大蒜市场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储存商手里的蒜头也成了“香饽饽”。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4月,蒜薹、鲜蒜头高价开市
与此同时,今年新季的蒜薹、鲜蒜头也是高调登场,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翻了数倍。本网数据,2022年4月11日河南杞县早熟鲜蒜的收购价格在1.70元/斤左右,而2023年4月10日前后杞县早熟鲜蒜收购价格在2.80元/斤左右,价格涨幅高达65%。早熟蒜包地块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三月份河南早熟包地块价格在3500-4000元/亩,4月8日前后其价格突破5000元/亩。
丰县产区刚上市的早熟白帽蒜薹开称价格达到10.00-12.00元/斤,后期价格逐步落至4.00-5.00元/斤,按照一亩地800-900斤的收成,只是这一季蒜薹的收益就让蒜农喜笑颜开。今年早熟蒜薹、鲜蒜头高价开市,更是让当地老百姓感受到了收购季的好行景,越来越多的蒜农相信今年干蒜也能卖个好价钱。
续库后,大蒜价格继续承压上涨
不过,在金乡冷库蒜一般混级冲破2.50元/斤的门槛以后。4月9日,库蒜上涨的行情又迎来新一波的考验。现阶段整库短存的货主每吨最高盈利达1000元以上,丰厚的利润空间让许多炒蒜的人有了出局的打算。介入炒作库蒜的大户减少,部分参与者的角色也由买方转变为卖方,供应端整库货量由此增多,对库蒜市场形成施压。鉴于供应端卖货压力的增加,库内剩余量又成了业内争论不休的话题。参与库蒜交易的群体对于当前库内剩余量存在较大争议,看多者认可供应端的卖压不是问题,余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而看空者认可当前剩余量大于170-180万吨,各地货源消化情况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涨钱只是昙花一现的行情。
在市场情绪对库蒜交易影响加深的同时,据批发市场经销商了解,库蒜在市场的消化速度正逐渐放缓。其中,大部分南方批发市场交易货源以冷库货为主,但由于折秤等质量问题,经销商拿货较为谨慎,终端市场的消费活力一般;而北方市场的客商更青睐销售低价的云南蒜作为替代品,国内市场冷库蒜头的刚性消费支撑正在减弱。
新蒜行情开启,业内寄予厚望
与冷库蒜交易截然不同的是,当前库外大蒜市场正式热闹的时候,河南地区的早熟鲜蒜蒜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围观。
据了解,4月10日,中牟地区首块开挖的双膜蒜地,其收购价格在0.26-0.28元/棵,平均一亩地的收益能有7000-8000元。这是继杞县鲜蒜高价开市之后,中牟地区又一家高调开挖的早熟鲜蒜。而今,距离新干蒜上市的时间不足两月,在新一季大蒜种面积减少的行情下,今年蒜头会变成手里人人艳羡的“金疙瘩”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持续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dasuan51),会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进入后期的库蒜交易出现罕见的涨钱行情,大蒜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3月份金乡一般混级从低价位的1.86元/斤左右上涨至阶段内高点的(3月30日前后)2.32元/斤左右,累计涨幅25%。邳州6.5cm的级蒜更是从3.28元/斤左右上涨至(4月2日前后)3.88元/斤左右,累计涨幅六毛左右。
近两年库蒜价格盘点:
回顾往年历史行情,进入三月份以后,库蒜多会在价格调整后接轨新季大蒜,如2021年、2022年。盘点近两年库蒜价格走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2021年度、2022年度均是库存量偏大的年份,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是年后市场消费进入淡季,叠加库蒜跌跌不休的行情抑制了买家的采购热情;
三是市场对于新季的预期欠佳,市场人气以及参与的资金量不高;
四是疫情、交通管制等外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打压市场信心。
2023年库蒜价格却一涨再涨:
而此次库蒜价格的一涨再涨,既有刚性需求的驱动,也有市场预期的转变。不过,如此超预期的上涨也使得下游市场有些措手不及。据多数批发档口反映,终端市场的走货情况并未随着产地价格的上涨而有明显加快。下游二、三级经销商在产地价格上涨后采购货源的积极性放缓,其原因在于价格的猛然拉升推高了货物的折损成本。对于经销商而言,随着天气转暖,冷库蒜货源质量问题被摆到台面上,折秤、动芽问题的出现使得分销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采购普遍谨慎。
今年早熟蒜薹减产价格高开:
据本网了解,进入3月中旬后,江苏等地早熟蒜薹开始上市,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蒜薹的产量不高,且抽薹慢、长度偏短、较为细弱。丰县产区白帽蒜薹大棚亩产量在600斤左右,而去年同期产区在800斤左右,随后上市的露天白帽蒜薹亩产量在800-900斤,而去年同期的亩产量在1000-1200斤。丰县白帽蒜薹的价格由上市初期的10-12元/斤,逐渐回落至4月6日的3.50-4.00元/斤。
河南淮阳产区上市的早熟蒜薹产量也不高,往年一块地三四天抽完蒜薹,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产量上不去,每天抽一点,则需要一周左右抽完薹。白帽蒜薹今年偏细偏短,薹长在50-60公分,去年薹子粗长在60-70公分。河南中牟产区早熟蒜薹于3月28日前后零星上市交易,刚上市的蒜薹价格处于高位, 一个收购点一天也就收个几百斤的量,其收购价格较高在9.00元/斤左右。对于蒜农来说,今年早上市的蒜薹收益还算不错,田间地头充斥着喜悦的氛围。一周左右的时间,早熟蒜薹上货量增加至3-4万斤,收购价格也随着货量的增加有4.00元/斤左右的回落,收购价格降至4月6日前后的2.60-2.80元/斤,其红帽蒜薹品质和去年相差不大。
河南早早蒜鲜蒜高价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终端消费需求一般,但业内人士对于新季产情的预期改观,多看好2023年新蒜价格。4月2日左右,新季早熟鲜蒜开始登上交易舞台。据了解,杞县五里河镇其下辖的曹岗村及周边有几家早早熟鲜蒜开挖。从时间上来讲,今年早早熟鲜蒜的开挖时间比去年早上几天。其蒜种是在冷库里打冷40多天的蒜种,收购价格还比较令蒜农满意。据了解,刚上市时的收购价格在2.80-3.00元/斤。当前早早熟鲜蒜开挖的时间还不足一周,开挖的鲜蒜成熟度较差,米子也较小,鲜蒜个头有四公分的、五公分的、零星地块也有七公分的蒜头。不过,蒜头在五个半以下的鲜蒜较多,据本网了解,当前开挖的地块一亩地的产量多还不足两千斤,这几家地块的鲜蒜产量多在1700-1800斤,也有个别地块产量在1900斤的(时间截止在清明节前)。
与上一年度鲜蒜上市初期的市场卖价来比的话,2022年早早熟鲜蒜开挖初期的收购价格在1.80-1.90元/斤,个头多在5.5cm及以下;2021年上市初期的收购参考价格在2.50元/斤左右。2023年早熟鲜蒜的收购价格高于2021年高于2022年。但要说到产量的话,业内人士存在较大分歧,有认为减产的,也有认为差别不大的。据本网了解,产地开挖的鲜蒜多是用于批发市场鲜食,个头也尚未完全成熟,其产量难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提及去年的早早熟鲜蒜产量,去年清明节过后上市的早早熟鲜蒜的亩产量也多在1900斤左右,个别也有2400斤/亩的地块。从感官上来说,市场对于2023年对于新季大蒜比较看好。
相信,随着河南地区早早熟鲜蒜的开挖,业内人士对于新季大蒜产情的关注度或将持续攀升,更容易吸引短期主力资金流入。而如今留给冷库蒜的销售时间正在缩短,终端市场客商采购也有畏高情绪存在,库蒜市场始终存在卖货压力。在新老蒜接轨之际,库蒜还会失控吗,而新蒜会有个好收成,好价格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持续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dasuan51),会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3月16日,在这冷暖交织的季节,河南地区突降大雪,再次为大蒜行情添了一把大火。库内一般混级终于打破了一字开头的魔咒,向着两元打底的行情阔步上扬。进入三月下旬,冷库蒜交易接近尾声的时刻,大蒜价格一路狂飙的原因在哪里?后期还能否保持这昂扬的劲头?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根据国际大蒜贸易网的数据显示,自3月6号金乡一般混级出现上涨的苗头以来,截至3月19日,其价格累计上涨了11%。像上周四、周天单日涨幅更是达到了五分左右的跨度。如此优异的涨势成为了市场热议的新话题,预期被低估更是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针对本次价格的突破(以金乡一般混级为例),尾声的库蒜是如何确定上涨的基调?
1、大蒜面积减种预期提振。根据国际大蒜贸易网的数据显示,受种蒜效益欠佳、人工成本较高、农资物料等因素影响抑制了主产区蒜农种蒜的热情,2023夏收的大蒜面积减少。叠加3月份以来其他多个平台对新季种植蒜面积减少的话题支撑,使得业内关于减种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对行情上扬起到积极支撑。
2、单产预期减少的发酵。3月16日河南多地迎来桃花雪,中牟、杞县局部地区的蒜苗被大雪覆盖及关于新季减产的预估等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的催化剂,蒜苗受冻的话题继续发酵,吸引了更多业内人士关注,使得业内对于单产减少的预期估值进一步提高,市场看涨氛围较浓。
3、市场需求转旺。受业内接连不断的利好消息发酵,游资进场的热情再度被点燃,特别是一些金乡、莱芜等多地的小团体换手、倒库交易较为活跃,游资的疯狂“撒钱”使得大蒜市场内资金流转活跃,大蒜价格悄然走高,单日涨幅达5分左右。
4、供应压力收窄。随着电子仓单及冷库蒜价格一路飘红的提振,关于续库的话题也变得轻松许多。据了解,大蒜价格上涨后,多半数存货商的持货态度发生改变。挺价惜售成为当下卖货的主要方式,基本面有较明显改善。
总的来说,随着金乡库内一般混级的价格突破2.00元/斤左右的大关后,多数储存商卖货由亏损转为回本或小幅获利状态,卖方卖货的紧迫感松懈。而在减种的诱因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大大提高了对于后市预期的估值。在新老大蒜接轨之际,蒜你狠要来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持续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dasuan51),会有更多精彩等着你!
2023大蒜苗情调研侧记--莱芜篇
春节前,市场就有蒜苗受冻减产的流言传出,目前大蒜苗已经返青,蒜农开始浇返青水和喷施防病害的药剂,今年大蒜苗长势到底如何?冻害对蒜苗的影响程度有多大?网上流传的莱芜蒜苗死伤多半是不是真的? 针对诸多问题,3月11日,国际大蒜贸易网调研团队一行人在调研金乡、杞县、中牟、邳州、苍山主产区的苗情长势后,来到了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莱芜蒜区一探究竟。
驶入莱芜,驱车来到杨庄镇的地界,刚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冷风,让人猝不及防。迎着冷风在杨庄镇地头看到一块青绿色的蒜地,打眼一瞧长势还算不错,叶尖稍微有点干尖。蒜地里也正巧有位勾二膜给蒜地透气的大爷,向前询问地里的蒜长的怎么样?大爷说,他这块蒜地里的四六瓣大蒜长的还可以,比杂交蒜的长势好多了,附近有不少杂交地块冻死的蒜地。
问起四六瓣蒜地怎么没有受冻?大爷说他这块地盖了二膜,双层保温效果,哪里能冻的着蒜。再说他种的这个地块又是四六瓣的品种,耐寒性比较好。告别大爷,我们从小路往蒜地深处走,发现确实有不少地里里的蒜棵主茎枯死,枯叶、缺苗的现象也存在不少。
正巧附近有一位路过大姐,我们所踩的这块死棵缺苗较严重的正是她家的蒜地,大姐告诉我们这块地里的蒜基本上死绝了,蒜棵底部的根基都枯黄一片,轻微一碰就能从土里脱落。她后面的这几块蒜地冻害情况相对较轻。我们沿路转了转,发现部分冻的较轻的蒜地蒜苗比较细弱,缺苗,底下干枯叶片较多,受冻部位出现在顶部、中下部、中上部、基部或上下两端的情况均有。
又往别处转了转,地里有位正在干活的大哥。向前询问道,他地里的蒜今年长的怎么样?大哥说,他种的这块也是四六瓣品种的蒜田,感觉和去年比没太大差别,也就底部的干叶有点多。再询问起这附近的蒜地都长的怎么样时?大哥也反映到,四六瓣蒜地的大蒜长的和去年差不太多,杂交蒜长的孬。像这附近得有70%的蒜地种的是杂交蒜,杂交蒜不说绝产吧,也得有大半的蒜地枯死。大哥又对我们说到,去年种蒜的效益不是太好,这附近种小麦比的多了,大蒜的面积得比去年少了20%。
与寨里镇毗邻的羊里镇也存在受冻害的现象。驱车进入到羊里镇地界,发现这附近的蒜地杂交蒜冻害情况也较为严重。虽然死苗,死棵的现象不如杨庄镇的程度深,但区域性的蒜棵基部枯死,缺苗、蒜苗细弱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二月下旬时,莱芜蒜区的经纪人也给我们反馈过当地蒜苗受冻的情况,羊里、杨庄镇的蒜苗苗弱、苗枯的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种植杂交蒜地块。在莱芜蒜区的农作物,不止有大蒜出现受冻,麦田受冻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拍摄时间:二月下旬 拍摄人:陈经理13863405979微信同步)
同样,从莱芜产区的多地选取多个采样点进行观测蒜苗长势。
总结:经过调研走访,受入冬后低温天气影响,当地蒜苗死棵、枯苗现象较为普遍,杂交蒜冻害程度较为严重,部分蒜地呈现大面积枯死,部分蒜地在返青后长出的新叶叶片呈现偏窄偏弱现象。相对而言,当地四六瓣蒜地受冻害影响的程度偏小。
立春后,库蒜交易多是处于震荡运行的区间内,市场虽有几圈波纹出现,却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借用狂飙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风浪越小,鱼越便宜。特别是近几天的市场,蒜苗受冻的话题在市场未能炒热。新鲜事也没几件发生。各主产区的行情可谓是到了瓶颈时期,买卖拉扯明显。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金乡库蒜(一般混级)疯狂冲击两块,却为啥没点实际的突破?这当然得从市场的交易说起来。
1、印尼配额下放,行情能起来吗?
现阶段的市场买卖氛围并不浓厚,首先要说的是,二月下旬印尼配额下放的问题。据本网了解,印度尼西亚市场下放了近四万吨的配额量,但各大出口公司并没有集中采购的行为。市场需求未能集中释放的原因,也在于这些做柜子的包装商在报价阶段就未雨绸缪备了点存货,或者说是各有各的稳定供货渠道,加工、装货都在不疾不徐的进行中。所以,在配额下放消息传开以后,各产地的出口加工厂拿货不慌不忙。
2、国内市场目前走货个啥情况?
而从销区、蒜米加工厂了解到,北京新发地、大连南关岭、广西海吉星等市场反应当地销货速度一般。部分小档口反映当地一车库蒜要十多天的时间才能销售完,终端市场的客商到产地备货的信心不足,刚性消费拉动作用有限。
3、蒜苗受冻,是否掀起舆论热潮?
针对近期经常提及的蒜苗话题,似乎也构不成推动舆论的助手。据产地了解,苗情偏差的地块多集中在莱芜地区。部分产地代办反映,羊里、杨庄镇的蒜苗苗弱、苗枯的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没盖二膜的地块,如杨庄镇上的一些杂交蒜、白蒜地块,死苗问题相对突出,有的说是一半以上的杂交地块受到影响。
而金乡、邳州等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主产区并未有大面积的死苗、烂棵问题。单论影响力而言,莱芜区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万亩左右。和其他主产区相比面积不仅较小,而且品种较杂,四六瓣、杂交、白蒜等品种在当地均有种植,莱芜地区苗弱的影响力不强。并且返青期正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打基础的阶段。至于产量是多是少,尚不能因此而盖棺定论。
4、云南鲜蒜上市,能否提振行情?
当前市场有点热度的话题,也就属云南蒜了。说道云南上市的多瓣鲜蒜,要属黄坪、宾川一带。其上市的卖价也属大蒜界的佼佼者了,六块多一公斤的价格实属正常水平。但随着地头采挖量的增加,蒜头价格也因上量的加大而显得混乱。随着成熟的提高,一亩地鲜蒜能挖出两吨左右的产量,像是黄坪地区早熟多瓣蒜。其当前市场的卖价也跌至三块四五一公斤的水平。据销售市场了解,客商采购鲜蒜也就图个新鲜,如北京新发地,去产地拉回来卖的鲜蒜个头多在4.5cm.-5.5cm,皮厚、水分多,辛辣味一般。
5、供应端的压力,会加重吗?
在不考虑新蒜的情况下,影响库蒜行情的也就属供应端带来的压力了。现阶段卖方销售到了两难境地。三月底四月初,金乡、杞县、中牟、邳州产区又到了该续交库费的时候了。续库吧,担心老蒜存两年也没啥甚好行情;不续库吧,微亏出局也不甘心。所以,随着库期的临近,供应端仍有一波卖压等待释放。
雨水过后,北方主产区春意渐浓。从库里拉出来的大蒜动芽问题也被摆到台面上,芽道打开的货源在库外存放的时间缩短,像是邳州蒜区做原皮加工的加工点有停工歇业的情况。不得不承认,留给库蒜销货的时间也在明显收紧。
所以,库存压力问题是现阶段蒜市备受瞩目的热点,清不完库是多个产区共同面对的既定事实。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2022年大蒜种植效益不高,耕地保护政策等原因,新的产季大蒜种植面积减少,新的产季库存也将会迈过高峰,市场预期总体向好。库蒜市场交易的种种迹象也表明,短期内买卖胶着的状态持续。至于后期行情会是一地鸡毛还是蒸蒸日上,还要综合市场人气、苗情、终端需求去进一步考虑。
大年初三起,冷库大蒜就有零星走货,随着外地客商的到场,大蒜市场迎来一波急速上涨,其中金乡、杞县、中牟产区大蒜价格涨幅相对缓和,苍山、邳州产区大蒜价格拉涨幅度较大,但随着交易的步入正轨,大蒜市场行情又有了趋弱表现,产区价格小幅回落。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大年初三到大年初六期间,市场还正处于春节效应之中,产销上下游的从业者大部分处于团圆状态,也就是说假期之间许多发货商、运输行业的人员、装卸工人在产销坚持工作的少。人工成本、运输费用也相对高于平常时间,更重要的就是这段时间的供应端货量较为有限,蒜价上涨也就有了由头。
其中,邳州产区冷库蒜价格有一毛左右的上涨幅度,6.5cm的级蒜卖价也由春节前的3.18元/斤左右上涨至春节后的3.28元/斤左右。苍山产区的蒜价更是上涨了两毛左右的幅度,印尼货卖价由春节前的1.95元/斤左右上涨至春节后的2.20元/斤左右。
但在大年初七,各大单位开班、返工群体增加以后,蒜价反而出现了小幅回落。开班后,产销双方之间的交易陆续恢复正常,但买卖货源却不如放假期间显的积极。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供应端卖压的增加,包括本地大吨位货主加入卖货队伍,也包括部分春节前短存的货主积极减仓;另一方面源于市场人气的下降,电子盘面开盘飘绿的影响,卖方卖货态度的摇摆不定。
那么,春节效应失效后,大蒜市场行情将会如何发展?是否会出现新的因素去拦住这波回调?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产地交易的实况吧。各产区实时交易情况
金乡产区
1月31日,冷库蒜行情平稳不快,供给端待售货源偏多,个别大吨位货源仍有减仓转库意向,而产地整库求购的买家零星,询价、问货的客商以扒米、发市场客商为主,买家询价积极性略有微增,但采购仍有压价、挑拣意向,库内低价、好混级交易僵持不快,冷库蒜价格区间变化不大,库内蒜米料价格在1.81-1.87元/斤,一般混级价格在1.92-1.94元/斤,大混级价格在2.04-2.13元/斤。
杞县产区
1月31日,今日冷库蒜行情平稳不快,产地供给端待售货源仍是偏多,多数货主为本地存货商,储存商售货心态不稳,要价不高,但市场需求氛围不快,除扒米客商有一定购货需求外,其他客商多有观望补货意向,产地交投氛围略显沉闷,冷库蒜价格区间暂时变化不大,库内蒜米料价格在1.82-1.87元/斤,印尼货价格在1.87-1.95元/斤。
中牟产区
1月31日,冷库蒜行情以稳为主,产地货源供给量有少量增加,有零星外地货主新增,储存商卖货对价格底线较为坚持,产地跑市场客商随行补货,买卖氛围暂时一般,冷库蒜价格基本稳定,蒜米料价格在1.85-1.90元/斤,大混级价格在2.05-2.10元/斤。
邳州产区
1月31日,冷库蒜行情平稳不快,供给端待售货源显多,其中整库吨位较大的货主减仓意向较浓,但多数卖家要价坚持底线,产地刚需客商补货力度一般,包装买家要货积极性也不高,买卖交易多围绕规格较大的货源进行,冷库蒜出货量不高,库内6.5cm净蒜价格在3.15-3.25元/斤,每一级价差三毛左右;6.5cm白蒜价格在3.35-3.40元/斤;原皮加工蒜6.5cm价格在3.05-3.15元/斤。
苍山产区
1月31日,冷库蒜行情延续平稳局面,供应面货量有少量新增,存货商对价格底线较为坚持,而产地需求氛围不快,扒米买家及周边发市场客商随行适量补货,库内印尼货参考价格在2.15-2.25元/斤,市场货参考价格在2.40-2.50元/斤。
莱芜产区
1月31日,冷库蒜行情平稳不快,供给端待售货量新增不多,卖家要价坚持为主,随着加工点的开工复产,交易有序恢复,但市场走货量相对不高,主要以周边发市场客商补货为主,目前,统货价格在2.10元/斤,6.0cm级蒜价格在2.30元/斤左右。
元旦之后,大蒜市场行情持续走强,节日氛围提前拉满,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从1.80左右直接冲至1.90的价位;小寒过后,大蒜市场多种利好因素叠加,价格涨势更加迅猛,直接冲皮2元关口,创出今年价格的新高点。2023年大蒜市场迎来“开门红”,囤货商也是喜笑颜开,目前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时间,大蒜市场行情能否再创辉煌?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从上周蒜市交易看,其价格达成三连涨成就,涨幅也从一二分的幅度向着四五分的幅度大跨步迈进。4号当日,金乡一般混级的冷库蒜价格再次涨至刚开库时的蒜价,这也是库内大蒜回本获利的起点,单日的蒜价有五分左右的攀高。而七号当日,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在冲破1.90元/斤后,蒜市捂货惜售情绪增浓,也不乏有整库接货的炒家出现,单日蒜价再度有三、五分幅度的上涨,冷库蒜突破前期高点,能够回本获利的储存商队伍也在扩大。
蒜价步步推升,供应端有着较明显的发力。年节氛围临近后,滞留在产地的储存商有一定减少,供应端大吨位、整库货源新增的货量有限。特别是在当下蒜价步步上扬的情况下,储存商持货底气增强,抱团意识明显,颇有越涨越不卖货的情况,相对便宜的货源在市场不好组织,供应偏紧。
元旦过后,市场刚需集中发力。节后市场存在一定需求缺口,部分前期停发的市场也陆续进场补货,蒜米加工厂、出口商及国内市场客商补货积极性提高,中东、蒜米料等货源成为市场“香馍馍”。当然,在市场买涨氛围强烈的情况下也有不同声音出现,部分南方批发档口反映,其对接的下游市场提前备货时间较晚,部分备货时间在小年以后,部分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以后。
人气攀升,炒蒜人再现市场。随着餐馆、商超恢复经营以后,就立马布局春节市场,终端需求缺口被打开。而炒货商在这期间看见了商机,场外热钱流入率提高,囤蒜人增加,推动了库内整库换手成交率的上升。虽然刚性消费的上升不足以推动蒜价大幅拉涨,但以下几种原因都是炒货商介入的有利支撑点:
1、肥料价格上涨、人口老龄化加重、用工费用涨价推高了种蒜成本,在2022年收购期蒜农种蒜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部分蒜农种植户向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倾斜,使得2022年秋播时期,多个核心蒜区的蒜农种植积极性下降,大蒜种植面积减少。
2、2022年秋播大蒜播种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且蒜苗生长期所处的温度偏向于前暖后冷,导致蒜苗在入冬前有旺长的情况出现。而冷空气的出现使得部分区域(莱芜、邳州部分区域)蒜苗冻害程度高于去年。虽然就目前苗情对产量的影响如何尚未有明确定论,但部分业内人士对于新季大蒜产量减少的预判提高。
3、2022年存库的冷库大蒜的内销与外需消耗量较同期增多。去库存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市场人气的聚集。并且元旦过后,杞县市场某一天地磅统计的走货量达到5000吨的消耗量,也侧面反映了国内市场有着较大的消费潜力。
总的来说,近段时间大蒜市场里充斥着各种利好情绪,节日氛围的浓郁加快了市场景气度的回归。而民谚有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中国网天气预报的1月中旬的低温预报转向低于历史均值。相信,若此次温度降幅达到预期,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这又是大蒜市场注入的一支“兴奋剂”,未来都会是大蒜乘风破浪的日子……
岁末,大蒜产地再度上演小幅盘整的行情,腊八民俗节日的到来在产地激起的水花微弱,冷库蒜价格上下有五分的活动空间,涨跌幅度均较有限。纵观2022年下半年的大蒜价格,金乡库内一般混级的始终围绕在1.60-2.00的价格波动,虽然中间曾有过几波上涨和下跌,但均未能冲破区间桎梏,新年伊始,大蒜市场行情又将会如何发展?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处于亏损窘境的储存商还能否沉得住气?是会担忧压到年后出货蒜价的“飞流直下”;又或是会期待年后消费端发力,抗价惜售情绪的再度升温。
从元旦后的产地交易看,2023年开门的第一天,蒜价却没能出现好彩头。元旦当天,冷库蒜价格呈现大稳小动的行情,局部蒜价略显萎靡,部分储存商卖货较为主动,出货情绪加深。
当前的供应面,反映出储存商持货信心的动摇。首先,从时间上看,2023年春节较前一年提前了十天左右,春节前留给存货商出货的时间已经不多。其次,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有所衰退,人们的荷包瘪了不少,春节前部分储存商为回笼资金,有意出局减压,并且前期短炒的货主也有卖货意向,导致现阶段供应端货量略显饱和,大吨位货源再度出现在市场,产地供货压力增加。
终端市场消费情况却升温较慢。部分北方市场节日消费仍显萎靡不振,如洛阳宏进、西安欣桥地区。腊八等民俗节日对消费的拉升作用不显,销区下货速度缓慢依旧。不过,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反馈,随着民俗节日的到来,产地蒜头交易活跃度提高,蒜头下货量比冬至的时候约多了约1/3 ,整个市场蒜头日下货量达一百多吨,但仍低于疫情冲击之前的水平;蒜米消费也在缓慢恢复中,蒜米日下货量在40-50吨。同时,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也反映出蒜头、蒜米的走货情况有所好转,蒜米日走货量能增至约有二十多吨,蒜头日下货量也能有四五十吨。
眼下,正是春节前大蒜销售的传统黄金时间,终端市场备货正在提上日程,短期内销区市场走货将会维持在一个偏快的节奏里面,节日作用最然对走货有所拉动,但能否抬升蒜价的上涨仍是充满不确定性,这离不开市场多方因素的共同配合。
三九寒天临近,每到这时候蒜友们总是牵挂着蒜苗长势的情况。近两天大蒜市场关于莱芜蒜苗受冻的话题增多,据国际大蒜贸易网调研了解,莱芜蒜苗确实存在大面积受冻情况,包括杨庄、羊里镇均有波及。其蒜苗受冻主要集中在叶部,原因在于前期蒜苗旺长叠加第一次寒潮温度骤降明显。并且白蒜受冻程度高于杂交红蒜。虽舆论热度的上升有炒作情绪存在,但也导致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单产担忧情绪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价格形成支撑。
不过,虽然市场预期向好,但卖压始终存在。特别是,今年入库阶段大蒜库存高企,现阶段的存货量仍高于去年同期,供应端卖压仍在压制市场行情。尤记得,2022年春节过后,大蒜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部分配资的冷库蒜在小范围内爆仓,蒜市缺乏上涨的契机,使得金乡产区交易颓势难改。而2023年,是否会上演类似的行情,消费端发力是关键环节。
另外,2022年出口方面捷报频传。2022年大蒜出口量突破20万吨的月份比去年同期增多。7月、10月、11月份的大蒜出口总量分别是24.16万吨、21.80万吨、23.16万吨。或受低价刺激消费影响,大蒜频频亮眼的出口成绩,也助长了市场对后市预期向好的信心。
2022年12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冠肺炎更名以后,隔离、管控措施也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场环境终于回归到正常赛道。不过,后疫情时代的“疤痕效应”威力不减,投资环境恶劣、风险偏好下降、居民消费信心欠缺等后遗症仍需要重视,市场修复也需要一个“观望—试探—恢复—增长”的渐进过程。
相信,随着多种促内需举措的推行,国内消费市场有较大的挖掘潜力,餐饮行业景气度回升也是早晚的问题。对于农产品大蒜而言,产地去库存加快也会再度提上日程,买卖难的窘境或将化解。
一、行情概况
双十二过后,大蒜产地上演了“过山车”行情。短短一周的时间,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一度冲高到1.94元/斤左右,涨幅在10.86%。不过,涨势喜人的行情却如烟花般短暂,很快大蒜价格用了不足一周的时间再度回落至1.81元/斤左右。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追根究底,大蒜价格出现跳水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疫情事件的持续冲击,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十分缓慢;另一方面,是货主卖货积极性的提高,使得大蒜市场供应量过于饱和。
相对于产地揪心的行情来说,出口市场却是频传捷报。十一月份的海外需求前景到底如何?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二、出口总结
国际大蒜贸易网数据显示(如图1),2022年11月份中国大蒜出口总量为23.16万吨,出口总金额为21179.82万美元(包括鲜或冷藏的蒜头、其它鲜或冷藏的蒜头、干大蒜、盐水大蒜、用醋或醋酸制作或保藏的大蒜)。
其中鲜或冷藏的蒜头数量总计约20.72万吨,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量15.74万吨相比,同比上涨约31.69%;出口金额共计15539.1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金额17090.47万美元相比,同比下跌约9.08%。
(图1)
从贸易方式来看,2022年11月份中国出口鲜或冷藏的蒜头一般贸易量为20.19万吨,金额为14734.86万美元;边境小额贸易量为0.49万吨,金额为759.81万美元。
按国家来看(如图2),2022年11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阿联酋、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哥伦比亚。
其中印度尼西亚数量为7.73万吨,金额为4899.99万美元,依旧稳坐我国大蒜出口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出口越南数量为1.71万吨,金额为1604.80万美元,位居第二,比去年同期的出口量少了3.88%;出口马来西亚数量为1.29万吨,金额为949.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出口量同比增长47.12%。海外市场需求前三位的地区均属于东南亚地区,且前三名的大蒜需求量破万,需求形势良好。
(图2)
按省市来看(如图3):2022年11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四位的地区分别为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前三位依旧处于龙头位置。其中,山东省出口量13.2万吨;江苏省出口量4.24万吨;河南省出口量1.19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口量0.4万吨。
(图3)
三、数据比较
如(图4)所示,近一年大蒜出口量大于二十万吨的有两个月,分别是7月和11月。或受低价刺激消费影响,11月份的大蒜出口景气度较高。2022年1-11月份,鲜或冷藏的大蒜出口总量为175.61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出口量增加了10.12万吨。总体来看,今年,海外市场受国内疫情冲击力度较小,出口依旧保持着良好势头。
(图4)
如(图5)所示,从2009年至2022年的出口数据看,受疫情冲击的近几年,海外市场对于大蒜的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2018年、2019年、2020年、2022年,11月份的大蒜出口量保持较高势头,海外市场进货量均在20万吨上下。
(图5)
如(图6)所示,11月份大蒜出口单价为749.88美元/吨,与10月份的大蒜出口单价801.52美元/吨相比,大蒜出口单价环比下降约6.44%。
(图6)
四、小结
综合来看,十一月份海外市场要货量大的仍是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市场需求量始终位居榜首。且该市场大蒜需求量已经连续两月突破7万吨,对中国大蒜的需求粘性较强。特别是十一月份的海外订单价格低于上月,其低价始终起着促进消费的作用,海外需求动能较强。
近期生姜身价倍增,作为“好兄弟”的大蒜也不甘落后,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大蒜产地价格累计上涨幅度已经超出两毛,不仅创造出今年冷库大蒜开库后的最大涨幅,也刷新了本季库内大蒜的高价。平平无奇的大蒜头,到底有何魔力再度成了市场的“宠儿”?在人气的强力助推下,未来大蒜价格是否会再续辉煌?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双十二过后,大蒜价格达成五连涨的成就。12月16日、17日这两天的价格更是以每天一毛左右的幅度大跨步向前。在今年的大蒜界可谓是不常见的场景,手中有蒜的人也随着这波涨势变得意气风发。
现阶段的产地交易是一片繁忙的场景。作为卖方,卖货的底气十足,通常冷库里新出现一份货源就迅速被市场消化;作为买方,排队等货,一冷库门前有十多辆半挂在排队等待装货的场景也不算是稀奇事。
那么,这波强势的行情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自打开库以来,大蒜市场就面临着库压沉重、需求收缩、人气不旺这三重大山。受此影响,冷库大蒜开库后市场看空氛围较浓,产区交易一直不温不火,大市场蒜价格也在负重前行,行情呈现震荡偏弱走势。不过,11月中旬以后,冷库蒜价格跌至阶段性低点,全线亏损的储存商卖货态度发生了转变。叠加出口订单、少量短炒商的加持,需求收缩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在1.60元/斤左右出现阶段性上涨,释放出了一定积极信号。
不过,市场信心真正恢复的时间是在“新十条”的落地。一方面,随着各地常态化秩序的恢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缺口被打开,叠加电子盘面连续涨停提振,市场人气持续推升。卖方捂货惜售情绪愈演愈烈,供应端卖压有明显收窄。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放开后,部分区域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得社会面恐慌氛围有所加重,全民囤货热情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在葱姜蒜煮水防新冠话题发酵以后,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对于大蒜的购买热情,市场炒作情绪升温。
趁着这波放开的东风,疯狂的大蒜还能持续多久?
截至12月19日,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已经达到入库以来的新高点1.94元/斤左右,较11月9日低点的价格有0.34元/斤左右的上涨,涨幅在21.25%;与刚开的价格相比,有2.11%左右的幅度上涨。也就说是当前部分冷库蒜价格已经由全线亏损转变为微利或保本。
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仍在助力大蒜行情,国内发市场客商仍在陆续布局腊八、元旦传统消费节日。但海外市场需求量助力却在减弱,加工厂开工率的降低从侧面有一定反馈。一方面,部分船期较长的市场已经备好货源,圣诞节前的集中备货期已过;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给的报价不高,叠加近段时间,山东地区“群体感染”人数逐步步入高峰,居民宅家蜗居情况增多,加工厂工人组织难度增加。工厂也改变原有聚集性加工的模式,多点、小片区加工情况增多,使得买卖规模有所收缩。
相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度过,因疫情的扰动造成交易停摆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式。
现阶段,压在大蒜市场上的三座大山有明显松绑。激增的市场需求虽是短期内的需求,但大蒜市场上的预期正在变强。供应端过于饱和的阴霾已在市场消散,长时间悲观、焦躁的卖货心态发生改变,即使部分需求恢复理性,但大蒜反转的基调已经板上钉钉。
进入十二月份,多地疫情政策呈现放开态势,撤销核酸采样点,进入公共场所不再要求扫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检查健康码和核酸证明,进一步推进了城市生活转向常态化。同时,疫情交通服务卡点撤销,乡村道路呈现开放状态,产销地物流运输恢复通畅,也为大蒜交易的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大蒜行情拐点的出现。
大雪节气后,大蒜产区交易逐步恢复正常,前期积累的需求缺口得到释放,大蒜刚需采购量有所增加,市场情绪恢复稳定,卖家信心得到提升,短期内抬升了蒜价,山东、河南产区冷库蒜价格反弹上涨,整体价格有三五分抬头。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产地交易实况:蒜价温和爬升
山东、河南蒜区,近段时间的交易氛围有明显改善。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优化,高速路口进出政策也进一步松绑,产区交易也不再出现由于中间渠道受堵引起买卖困难的情况。
大雪节气后大蒜市场买方参与度提高。发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包装买家询价积极性提高,客商对于整库货源也有联合采购的情况,国内发市场用的好混级交易也活跃起来。需求缺口的出现进一步支撑了卖方挺价出货的心态,金乡产区一般混级的价格终于爬过1.70元/斤奔向1.75元/斤,杞县产区蒜米料的价格也迈入1.56元/斤的价位。
不过,相对于金乡、杞县、中牟产区冷库蒜价格三、五分抬头的行情而言,邳州产区物流运输畅通后其冷库蒜行情及价格并未出现大幅度波动。一方面源于,部分经销商在当地疫情政策收紧的时候备好了一定的货源以应对突发状况,销区缺货销售的情况较少。另一方面也源于原皮加工蒜的替代作用,在当地疫情放开后,加工点又进入热火朝天的加工状态,使得供应端加工蒜、净蒜等各种品质的货源相对宽松,客商购货有充分的挑拣余地。
销区交易实况:购销不紧不慢
产地价格的上涨并未完全传导至销区,多数批发市场的价格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少部分批发市场的价格随产地上涨。据了解,多个地区的批发市场恢复常态化营业状态以后,冷库蒜下货速度稳中有增。但由于经济处于修复初期,终端市场客商采购量并不多,销区买卖较为平淡,客商节前备货情况有限。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新发地货物运输秩序有序恢复,但消费起色暂不明显,下游客商采购量较往常差别不大,销区走货较为平淡,除蒜米销量有微快外,蒜头走货速度平平淡淡,库内6.5cm邳州净蒜卖价有在3.30元/斤左右的,也有卖价在3.10元/斤左右。
长沙高桥、大连南关岭等批发市场,于上周恢复常态化营业状态。虽然当地城市的烟火气有所回归,但走货量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高桥大市场一个档口日下货量维持在一吨多,邳州6.5cm级蒜卖价在2.90-2.95元/斤。
市场预期:市场信心建立但劲头不足
总体而言,随着多地防疫政策放开后,业内悲观的情绪有所缓解,市场景气度回归。但从实际交易情况看,需求缺口并未呈现爆发式增长,库内换手成交率不高,短炒商对于高价接货持谨慎态度,市场活力仍等待进一步激发。
这场始于武汉,终于广东的防疫终于在今年年尾褪色,“新十条”等一系列防疫措施的优化也向我们释放经济预期向好的信号,各地的餐饮、商超也陆续为年关“两节”做布局,金乡蒜片加工厂也在有声有色切片生产。相信,市场的看涨后劲仍在积蓄发展,各方交易的积极性或将在未来某一天被调动,大蒜涨钱的呼声或将有模有样……
近段时间,大蒜市场交易不是特别活跃,虽然减种、走量放大的话题引起市场热议,但总体而言,其掀起的舆论影响力不及预期。买卖双方对此争议颇大,看好的认可走量大,看空的认可卖压大。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那么,春节前,大蒜市场即将迎来需求小高峰,市场寒冬能否被东风吹散?
从近两周的大蒜的价格走势上看,金乡产区的大蒜价格已经连续慢弱两周左右。冷库蒜一般混级的价格又回到1.70元/斤左右的区间。虽然说供给端新增的压力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持有大量货源的货主往往有避险情绪出现,特别是在十一月初在低点介入短炒的这批货源,有了利润空间后有随时出售的可能。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的口罩事件有所反复,大蒜主产区不同程度的被波及。其中,河南杞县的金杞市场近两周一直处于货源外发不畅的状态,中牟产区于本月初烟火气回归后,购销氛围不是太热,拿货的多是些发国内市场的客商。
不过,邳州产区虽然也受到波及但交易却一枝独秀,当地的蒜价呈现难得的上涨态势。据当地代办反映,虽然随着当地疫情的收紧有部分客户流失,但也正因为供应收紧的影响,部分客商在听到风声时做了紧急预案。为降低产销对接不畅对销区市场的影响,部分客户备货积极性提高,抬升了阶段内的蒜价。
截至目前,大蒜市场举步维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供应面压力不容忽视。近几年大蒜存量一直保持高位,尤其是今年的货量又大于往年水平,库内蒜销售至至今,一直在“负压”前行。同时,2021年存库老蒜仍未出尽,与新蒜相比老蒜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国内电商客户多选择老蒜加工,特别是在口罩事件的当下,老蒜的销量相当可观,仍在抢占国内市场的份额。
并且经过三个多月的消耗,冷库内的卖压仍高于去年同期。部分意向在年前回笼资金的货主保持相对较高的卖货积极性,短期内供应面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春节前的市场压力不容忽视。
二是,口罩事件的反复使得物流运输不畅,增加产销对接的难度。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地烟火气消失,餐饮业进入“寒冬”之中,以长沙高桥、大连南关岭、上海江桥、厦门江头等市场为例,曾遭遇短期封闭状态或者是销售量大幅萎缩。并且,今年中小学网课情况增多,部分高校对于放假时间进行了调整,提前放假的情况增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群体性消费,使得销区不景气的行情雪上加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疫情防控又有了新的变化。广东地区的防疫政策有了进一步优化,山东省也进一步优化了疫情防控政策。大家对于常态化生活的热议提高,城市烟火气正在回归,市场预期逐渐升温。
相信,这对于大蒜市场也是一积极信号的释放。在市场信心修复之下,大蒜多空的分歧或将逐步收窄,景气度或将再度回归。大资金进场扫货的热情也或将重新点燃……
入冬后,蒜苗长势还好吗?
据本网了解,今年秋末冬初大蒜苗长势良好,目前部分晚熟蒜苗已经长出七至八叶,蒜苗横向生长大于竖向生长,整体苗青呈匍匐状健壮,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而且,近期并未出现特殊气候,大蒜底部叶片生长良好,并未发现大量紫叶、黄叶情况。
前段时间,部分蒜农朋友反映,有叶黄,萎缩死苗烂根情况,据了解,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部分河南早熟蒜地,发病原因如下:1、土壤残留病菌;2、蒜种自带病菌;3、氮肥含量过高,烧苗;4、气温高,田间湿度大。
一、产地行情概览
近段时间,大蒜市场一片热闹景象,通常是新出一份好货源,会有好几批人前来围观看货。冷库内车来车往,扎堆装货的场景也不算是稀罕事了,产地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储存商把价格的主动权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卖货的腰杆也是挺的笔直。金乡产地一般混级的价格大有越过1.70元每斤,奔向1.80元每斤的架式。而在产地行情持续向前冲的同时,10月份大蒜出口数据也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
二、出口总结
据国际大蒜贸易网数据显示(如图一),2022年10月份中国大蒜出口总量为21.80万吨,出口总金额为21644.93万美元(包括鲜或冷藏的蒜头、其它鲜或冷藏的蒜头、干大蒜、盐水大蒜、用醋或醋酸制作或保藏的大蒜)。
其中鲜或冷藏的蒜头数量总计约19.18万吨,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量17.79万吨相比,同比上涨约7.82%;出口金额共计15371.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金额 18600.98万美元相比,同比下跌约17.36 %。
(图一)
从贸易方式来看,2022年10月份中国出口鲜或冷藏的蒜头一般贸易量为18.70万吨,金额为14651.74万美元;边境小额贸易量为0.44万吨,金额为677.33万美元。
按国家来看(如图二),2022年10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阿联酋、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哥伦比亚。
其中印度尼西亚数量为7.23万吨,金额为5039.59万美元,作为我国大蒜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稳居首位,但较去年同期有15.24%的减少;出口越南数量为2.21万吨,金额为2081.06万美元;出口马来西亚数量为1.55万吨,金额为 1205.56万美元。位居前三的国家均属于东南亚地区,且前三位的大蒜需求量破万,需求形势良好。
(图二)
按省市来看(如图三):2022年10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四位的地区分别为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出口第四位的地区由原来的广西替换为广东省,而前三位较上月差别不大。其中,山东省出口量12.43万吨;江苏省出口量3.38万吨;河南省出口量1.4万吨,广东省出口量0.37万吨。
(图三)
三、数据比较
如(图四)所示,今年10月份鲜或冷藏的大蒜出口数量同环比上升,出口超预期发展。从近一年的走势可以明显看到,10月份的大蒜需求有较明显的增加,10月份的大蒜出口量仅次于今年7月份,位居全年出口总量的第二位。与9月份出口量13.86万吨相比,环比上涨约38.38%。
(图四)
如(图五)所示,从2016年至2022年的出口数据看,近7年,10月份的大蒜出口量呈现递增态势。今年10月份的大蒜出口景气度较高,鲜或冷藏的大蒜出口量将近二十万吨,较2016年的10.96万吨需求量扩大了1.75倍,较2021年同比上涨了约7.81%。
(图五)
四、小结
十月份大蒜出口成绩亮眼,其中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国家助力明显。如东南亚的越南、马来西亚、孟加拉、缅甸等,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增加40%-170%不等。西亚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增加30%-40%不等。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欧美的美国、荷兰、加拿大需求量也有较明显的增加。
其大蒜需求量高于早先预期,一方面源于十月份的低价优势,前期积压的订单有所消耗;一方面也源于部分客商担忧船期问题而计划提前备货,使得欧美及部分南美地区的需求增多。
1. 交易看点
进入十一月份,萎靡不振的冷库蒜终于在立冬以后,出现上涨态势。自11月10日开始,金乡蒜价开启了连涨模式,平均每天以1-2分分的幅度缓慢爬升。此次价格的涨幅虽然并不激烈,但也有模有样,使得卖方挺价信心喜获支撑,这是否意味着蒜价上涨的通道已经开启?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道。
2.上周交易实况
以金乡产区为例,上周的大蒜行情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周初,储存商持货心态不稳,特别是存有老蒜的卖家卖货主动,存有新蒜的卖家也有急卖表现,而客商趁势压价采购,市场刚需拿货力度一般,产地交易氛围较弱,行情、价格有明显急跌。不过,进入周中,供给端卖家持货心态转变,市场新增货源减少,前期低价卖货的储存商要价态度转为强硬,售货有两、三分提价,加之个别炒家有进场接货意向,国内、出口客商询货力度增加,市场信心增强,产地走货速度变快,冷库蒜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从价格方面看,冷库蒜价格止跌回涨。金乡库内一般混级的蒜价涨至1.63元/斤左右,5.5cm的级蒜价格涨至1.85元/斤左右。但与去年同期三块多的级蒜价格相比,同比仍是下跌局面,同比跌幅在30%-40%。
河南蒜区因口罩事件影响,交易量收缩。上周四杞县产地管控程度再度升级,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员聚集性较差,市场内打包装货工人零星,库蒜交易急转直下。不过,随着金乡产地蒜价上涨后,河南杞县、中牟产地紧绷的市场氛围也向活跃转变。河南蒜区的存货商也不急于出售手中货源,捂货待涨情绪升高,产地印尼货、蒜米料交易也随之出现回温,但是产地走货量较突发事件出现之前有明显减少。杞县产地的蒜米料价格再次涨至1.50元/斤左右,一般混级的价格也涨至1.60元/斤左右。
当然,大蒜市场除了有以金乡、杞县、中牟产地为代表的涨价行情外,也有“按兵不动”的行情。例如邳州产地,6.5cm的净蒜价格在2.70-2.80元/斤的区间内已经稳健运行了半月之久,苍山产地的印尼货也连续两周稳定在1.93元/斤上下的区间。
3.小结
综合来说,大蒜市场出现涨价的行情也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河南蒜区口罩事件的反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源的流通。一方面,当地货源外发成本费用的提高,削弱了外来客商采购当地货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河南蒜区的货源流通不畅,使原本分散的供应地转向区域性集中,卖方的话语权增加。除此之外,促消费政策的推进、卖方惜售挺价底气的增强也进一步改变市场供应偏多的格局。
据悉, 11月13日,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14日早晨最低气温: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2~0℃,有霜冻或冰冻;菏泽和沿海地区3~5℃,有霜冻或轻霜冻;其他地区0~2℃,有霜冻。低温天气的侵袭,或将进一步助推市场看涨预期,使得市场凝聚力增强。同时,11月13日21时,金乡全县恢复常态化防控措施,良好的市场氛围更利于吸引更多外来资本,大蒜市场的转折点或将从此形成。
进入11月份后,大蒜市场行情已经连续企稳一周左右,部分急售储存商卖货心态放缓,不过买家依旧是发市场刚需为主,拿货的积极性未见明显提高,对货源价格和质量把控严格,短时间内冷库大蒜价格能否阶段性寻底?立冬后,雨雪天气将会增多,是否存在新的变数?关注国际大蒜贸易网快手账号(garlic51),抖音账号(51dasuan),查看大蒜调研视频和最新价格报
一、销区大蒜销售情况介绍
特别是近期广东、新疆、黑龙江、山西、福建、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口罩事件反复。并且为遏制其传播,部分地区加强了社会面的管控,餐馆、酒店堂食受限,各类经营性场所人员聚集性消费也有一定收窄。
其中,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大蒜销货速度较慢,该地对外地客商的限制较为严格,销区买卖基本围绕本地老客户进行,市场日下货量在一两车,较交易旺季百来吨的下货量有明显收缩。北方西安欣桥蔬菜批发市场的下货频率也不快,受当地口罩事件影响的原因,经销商采购货物依靠电话联系,拿货也是几家档口联合采买,其中蒜头日下货量在50多吨,蒜米日下货量在10多吨。
南方上海江桥、长沙高桥、广西南宁海吉星市场的消费也受口罩事件的影响时好时坏。不过,也有部分销区的下货速度维持正常。例如,厦门江头,厦门市江头蔬菜批发市场交易货源以河南混级为主,客商基本维持常规性走货,销区日下货量约有1车半挂。
二、冷库蒜历史价格走向回顾
倘若单论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从各个销区的反馈看,明显受到口罩事件压制。而市场行情的走向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国内外消费、口罩事件、各方资金流向、市场预期、天气因素等都会直观、间接的改变市场风向。
回顾历年大蒜价格走势,这种单边下跌的行情出现最近的年份是2021年。冷库蒜价格(以下价格均为级蒜卖价)由刚开库三元上下的均价跌至春节期间的两块三上下。再往前推,出现类似阶段性走低行情的年份要属2017年,冷库蒜价格由刚开库两块六上下的均价跌至春节期间的两块一上下。
虽然这两个年份的冷库蒜均是处于下行周期,不过还是有着些许不同。2017年当季库存量在三百多万吨,冷库货主是刚开库就在赔本赚吆喝。而2021年季库存量在四百多万吨,冷库货主卖货是由获利向亏损转变。这也从侧面佐证了阶段内决定蒜价走向不止量的调整这一因素。
三、大蒜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
而当前亟待解决的库存关系也在逐步改善。部分去年储存的老蒜,目前质量已经得不到保证,存在糖化、二氧化碳中毒等问题,部分持货商有切片的意向。并且进入立冬节气后,库蒜的消耗量也在稳步增多,在腊八、元旦、春节等节日氛围的烘托下,各产区大蒜的下货进度将要快于十月份,大蒜市场的需求也向好发展。
从蒜苗的生长情况看,虽然目前多数产区蒜苗长势良好,但也陆续出现部分病害情况,河南、金乡等地蒜农反映,有的蒜苗出现黄叶、烂根情况,特别是种植早的蒜地有根腐病出现。根据中国天气网的报道,相较于南方立冬后开启的升温浪潮,北方地区却被冷空气格外“偏爱”。10至13日,一股较强冷空气登陆,北方地区雨雪增多,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产地冷意浓浓,各产区的蒜苗将会经历多次冷空气的洗礼,风霜、雨雪过后,大蒜市场也充满着新的变数。
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事件,每天早晨“捅一下”,进出都扫二维码,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疫情也我们减少外出、减少购物、减少堂食、减少消费,对于大蒜人来说,远不止如此。
当前,大蒜产区交易一片低迷,金乡、杞县、苍山产区成交难有放量,因疫情影响,国内经销商到产地拿货的不是太多,多数老客户以电话订货为主,或者部分客商选择直接驻扎在产地买卖货源。并且,到产地采购的客商购货也是限价限量进行,半挂大车过磅排队的场景在产地很难再看到。牟地区,严格管控交通运输和人员出行,走货量较正常时候减少约2/3,杞县产区走货量也难达到2000吨以上的水平。
据了解,自10月24日前后,杞县高速路口的通行新要求(严禁私家车上下站,货车上下站持有证明)已经持续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苍山地区也对外来货车管控严格,部分西北地区的外来车辆受到限制。所以,当前各产地交易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
那么疫情到底对产地交易有哪些影响呢?小编总结了一下几点:
1.在口罩事件遍地开花的影响下,餐饮聚集性消费减少;
2.对于笼罩在口罩阴影下的部分主产区被限制交易,例如武汉、北京的部分市场限制河南部分地区的货车进出,加大了产销对接的难度;
3.物流运输成本提高,部分影响较大的地区运费快速上涨,每吨增加几十到几百不等;
4.由于市场不景气,采购商拿货也是限量进行,为了降低货源积压风险,部分能装三十吨货的大车,只要了二十吨货。
以金乡产地一般混级1.67的均价为例,部分存货商卖一吨蒜约产生600元/吨左右的亏损,能够盈利的存货商是寥寥无几,使得当前多数储存商是持货观望、待价而沽,因此现阶段恐慌出货的卖家委实不多。这就使得们虽然产地货源总体供应偏多,但每日新增货源量并不是太大,个别急售货源有让价一两分的情况,更多的持货卖家则是陷入纠结情绪,蒜价虽然持续阴跌,但并不会一泻千里。
九、十月份金乡产区一般混级的价格走势也似乎证实了这点。自冷库蒜开库交易以来,金乡一般混级的蒜价在60天的时间内下跌了0.22元/斤左右,平均每日跌幅约为0.37%。就算是跌幅较深的苍山特色品种,四六瓣大蒜,日跌幅也仅在1.78%。总的来说,大蒜下滑的坡度相对平缓,并未达到断崖式下滑的水平。
这两日,10月份市场消耗及剩余库存陆续公布,结果超出多数人的预期,一个月走了五十多万吨的量,以及出口需求较前有所增加,天量库存正在慢慢消化,时间或许会带给大蒜人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并且,今年秋播大蒜减种的舆论迅速在市场引起反响,业内人士对于新季大蒜减种达成一致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卖家想要扭亏为盈的信心。但这对于业内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似乎还不够。当前大蒜市场的外来资金似乎也不是那么活跃,产地交易还是依靠刚需走货。那么,在刚需疲软的情况下,想要打破库内掉钱的魔咒?还有什么能拿的出来的利好因素呢?
01产地方面
霜降前后,经过紧锣密鼓的秋播,大蒜秋播基本收尾,各产区大蒜苗已经迎风而立。对于新季大蒜种植面积的大小,业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短期内难以主导行情的发展,大蒜市场仍然缺少方向性的指引,市场上唱衰大蒜和看涨大蒜的声音此起彼伏。
追根究底,还是供应需求不对等的缘故。受口罩事件影响,国内市场餐饮消费形势不佳,目前产区市场走货较为平淡。那么,海外市场要货情况如何?
02出口方面
国际大蒜贸易网数据显示(如图一),2022年9月份中国大蒜出口总量为16.04万吨,出口总金额为16856.93万美元(包括鲜或冷藏的蒜头、其它鲜或冷藏的蒜头、干大蒜、盐水大蒜、用醋或醋酸制作或保藏的大蒜)。
其中鲜或冷藏的蒜头数量总计约13.86万吨,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量14.79万吨相比,同比下跌约6.28%;出口金额共计11645.8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金额15552.09万美元相比,同比下跌约25.12%。
(图一)
从贸易方式来看,2022年9月份中国出口鲜或冷藏的蒜头一般贸易量为13.34万吨,金额为10887.40万美元;边境小额贸易量为0.48万吨,金额为739.39万美元。
按国家来看(如图二),2022年9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越南、阿联酋、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
其中印度尼西亚数量为4.84万吨,金额为3509.55万美元;出口越南数量为1.58万吨,金额为1624.96万美元;出口阿联酋数量为0.78万吨,金额为702.90万美元。
(图二)
按省市来看(如图三):2022年9月份中国鲜或冷藏的蒜头出口前四位的地区分别为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中山东省出口量9.36万吨;江苏省出口量2.2万吨;河南省出口量0.78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口量0.29万吨。
(图三)
03 数据比较
如(图三)所示,今年9月份大蒜出口数量同环比均在下降,出口行形势稍差。从近半年的出口数据看,2022年第三季度的出口量(51.36万吨)较去年同期(52.86)约有1.5万吨的减少。而第三季度,大蒜月出口量环比递减,9月份比8月份少走了1.9万吨的数量,大蒜海外需求走弱。
(图四)
如(图四)所示,从2009年至2022年的出口数据看,9月份大蒜出口量为近五年最低,自2018年以来,9月份的出口数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而今年9月份的海外市场需求梢弱,特别是在国内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加工厂接单谨慎,也就更显9月份大蒜出口成绩黯淡。
(图五)
04小 结
从9月份的出口数据看,海外市场消费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通胀率的提高使得海外买家更愿意花更低的价格采购货品。加之国内供应量足,海外客商普遍看跌国内市场大蒜价格,也间接导致海外买家备货积极性不高,使得海外订单略有萎缩。
不过,从整体看,今年前三季度,大蒜出口量达135.71万吨,同比增长2.84%。相信,今年大蒜出口前景仍是向好发展,进入第四季度,东南亚、欧美市场即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海外市场消费旺季即将迎来,大蒜出口也将继续展现较强韧性。